劝学
【先秦】荀子
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
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;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译文
君子说:学习不可以停止的。
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,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;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,然而却比水更寒冷。木材笔直,合乎墨线,但是(用火萃取)使它弯曲成车轮,(那么)木材的弯度(就)合乎(圆到)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,即使又晒干了,(木材)也不会再挺直,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。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,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,君子广博地学习,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,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。
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,(却)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(收获大);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,(却)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。登到高处招手,手臂并没有加长,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;顺着风喊,声音并没有加大,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。借助车马的人,并不是脚走得快,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,借助舟船的人,并不善于游泳,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。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,(只是君子)善于借助外物罢了。
堆积土石成了高山,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;汇积水流成为深渊,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;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,自然会心智澄明,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。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,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;不积累细小的流水,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。骏马一跨跃,也不足十步远;劣马拉车走十天,(也能到达,)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。(如果)刻几下就停下来了,(那么)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。(如果)不停地刻下去,(那么)金石也能雕刻成功。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,强健的筋骨,却能向上吃到泥土,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,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。螃蟹有六条腿,两个蟹钳,(但是)如果没有蛇、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,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。
赏析
文章开篇就郑重地写道:“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”这不但是《劝学》篇的第一句,也是整个《荀子》著作的第一句。为什么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?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“恶”的,必须用礼义来矫正,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。“性恶论”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,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,就是想抓住关键,解决根本问题。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,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,通过“君子”之口提出来,以示郑重。
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,几乎都是比喻。通过比喻阐述道理、证明论点,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。由于创造比喻的技巧很高,因此这些比喻精警动人。如“青”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”(脱化成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)以及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细流,无以成江海”、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等等,都被人们当作指导学习的格言来称引。同时,运用比喻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,阐述一层意思,有的单独设喻,有的连续设喻;有的从正面设喻,有的从反面设喻;有的以比喻互相映衬,有的以比喻进行对比。如此层层推进,上下呼应,使本身表现力很强的比喻,更充分持发挥作用,因而把道理阐述得十分透彻。再说,由于运用比喻,文章的语言显得具体形象、精练有味。而且,随着用比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,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,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,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。因此,这不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论文,而且可以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。
作者介绍
荀子(约公元前313-前238),名况,赵国猗氏(今山西运城临猗县)人,时人尊而号为“卿”。战国末期赵国人,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政治家,儒家代表人物之一,时人尊称“荀卿”。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,提倡性恶论,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‘性善说’比较,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。
03:27
论语十二章
13.6万 次观看
01:26
马说
13万 次观看
01:16
北冥有鱼
21万 次观看
04:35
醉翁亭记
14万 次观看
05:34
逍遥游
13.5万 次观看
06:57
陈涉世家
16万 次观看
01:49
爱莲说
7.6万 次观看
05:34
赤壁赋
19万 次观看
05:37
归去来兮辞
38.9万 次观看
00:59
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
13.9万 次观看
01:41
洛神赋
10.9万 次观看
04:46
六国论
17.9万 次观看
拜年常用吉祥语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指的是哪五福
17.6万 次阅读
04:49
离骚
18.9万 次观看
不少人过年喜欢拿云南鲜花饼当礼物送人它的原料一般是
15.2万 次阅读
04:46
送东阳马生序
19.5万 次观看
传统节日中,正月初三又被称为
15.4万 次阅读
04:18
桃花源记
14.7万 次观看
11:10
弟子规全文
20万 次观看
04:11
蜀道难
15.3万 次观看
01:34
詹泽范读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《亡羊补牢》 | 课文朗读
4.6万 次观看
06:50
过秦论
17.5万 次观看
03:53
兰亭序
20.2万 次观看
02:46
小石潭记
11万 次观看
05:40
石壕吏
19.4万 次观看
01:21
赠汪伦
30.5万 次观看
01:17
道德经
12.7万 次观看
我国古人在拜年时往往双手握拳这一礼数又称为
12.3万 次阅读
01:31
伯牙绝弦课文朗读
9091 次观看
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五有破五之说这里的破是指
18.9万 次阅读
09:48
三字经故事
19.7万 次观看
08:20
滕王阁序
20.8万 次观看
02:03
太空生活趣事多课文朗读
4733 次观看
11:14
英语作文的谋篇布局
11万 次观看
以下哪一项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的习俗
10.9万 次阅读
05:13
雁门太守行
11.2万 次观看
03:13
五彩池课文朗读
2.5万 次观看
儿童强不睡,相守夜欢哗指的是哪个春节习俗
15.3万 次阅读
05:00
从军行
12.8万 次观看
00:51
四季课文朗读
4.6万 次观看
05:05
草原课文朗读
5.6万 次观看
02:46
卖炭翁
15.7万 次观看
00:59
乌鸦喝水课文朗读
4.6万 次观看
13:06
曹灿范读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《最后一头战象》 | 课文朗读
4.5万 次观看
02:42
短歌行
19.9万 次观看
01:54
棉鞋里的阳光课文朗读
2.1万 次观看
01:30
关雎
15.1万 次观看
04:55
雷鹏范读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课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》 | 课文朗读
1.5万 次观看
07:53
军犬黑子课文朗读
3万 次观看
01:32
胖乎乎的小手课文朗读
1.2万 次观看